记者手记丨在“千丘之国”探索绿色出行

发布时间:2024-11-02 03:42:07 来源: sp20241102

  新华社基加利4月1日电 记者手记|在“千丘之国”探索绿色出行

  新华社记者吉莉

  在常驻“千丘之国”卢旺达两年半的时间里,每当记者在马路上看到摩托车和传统燃油公交车费力穿梭于山丘之间,不时还冒出刺鼻的滚滚黑烟,心里总会有一丝无奈。

  最近,身边的人们开始议论起一件新鲜事——首都基加利引入了几辆中国制造的电动公交车。听到这个消息,记者迫不及待地想体验一下祖国带来的绿色出行!

  尼亚布戈戈客运总站内车水马龙、人潮涌动。几十辆市内公交车和长途客车停在其中,其中一辆崭新的绿白相间电动公交车让人眼前一亮。

  趁排队等车时,记者主动与身旁的一个名叫弗兰克·恩科塔尼的年轻人交流起来。他的笑容如东非的艳阳,并告诉我:“与传统冒着黑烟的燃油公交车相比,电动公交车保护了环境。”

  上车先刷公交卡,找到位置后,他取出手机充电线,轻松地将其插入车上的充电座,感叹道:“这辆车内部设计精良,配备了手机充电座和移动互联网,非常方便。”

  车上的乘客各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有的低头专注于手机屏幕,有的则目不转睛地盯着车内的电视屏幕,上面播放着非洲音乐MTV。多样的体验让他们的旅程不再枯燥。

  约3个月前,肯尼亚的新能源汽车公司BasiGo从中国进口了四辆电动公交车,与卢旺达3个公共交通运营商合作,在4条路线上试点运营。BasiGo与中国电动公交车制造商的合作为肯尼亚国内业务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如今这种成功模式也开始在卢旺达复制。

  美丽的卢旺达山脉蜿蜒起伏。然而,油气资源贫乏,燃油依赖进口;地处内陆运输成本高昂,以及山地路况导致车辆高油耗等问题,都给卢旺达人造成困扰。

  2021年8月记者刚到卢旺达时,当地汽油价格约每升1050卢旺达法郎(约合7.5元人民币),受俄乌冲突长期化和全球能源需求增长的影响,油价几次上涨,最高甚至超过1800卢旺达法郎(约合12元人民币)。政府迫切希望减少对进口燃油的依赖,加速本地电力应用。

  同时,作为一个旅游业发展迅速的国家,卢旺达政府一直致力于提升旅游环境、改善旅游体验,以吸引更多国际游客。显然,推广新能源汽车不仅符合环保需求,也顺应了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来自乌干达的多琳·奥里沙巴去年底被BasiGo肯尼亚总部派驻卢旺达,负责当地市场。她热情友好,对未来电动公交在该地区的发展充满信心。“电动公交有很多优势,在环境保护、运行成本以及乘客体验等方面,无不彰显其卓越之处。”

  “在卢旺达每投放一辆中国制造的电动公交车,就能减少多达30吨的二氧化碳排放,为环保事业贡献一份力量。”奥里沙巴说。

  为积极推广新能源车的使用,卢旺达政府也推行了一系列激励措施。例如,对电动和混合动力汽车免税,并为电动汽车充电提供优惠电价。

  “火山”交通运输公司的司机因诺森特·乌穆霍扎在烈日下驾驶着电动公交,到站停靠间隙,记者的卢旺达同事向他打听车的运营成本。他介绍:“这辆车在充电上的花费要远远少于加油。跑同样的路程,一辆燃油公交车加油费用超过100美元,而(电动车的)电力费用只需约30美元。”

  奥里沙巴表示,“3个月的试验非常成功,许多公交运营商已意识到绿色环保的优势,他们已向我们订购了132辆电动公交车。”她坚信这一数字还将继续增长。

  据了解,每辆电动公交车可承载70名乘客,充满电可连续行驶约300公里,充满电最多只需一个半小时。

  “我们选择与中国新能源汽车制造公司合作,因为他们在电池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而电池技术是我们业务的核心。”奥里沙巴解释道,中国制造的电动公交车不仅价格合理,而且性能可靠。

  卢旺达工业基础薄弱,人口密度大。引入中国新能源汽车将满足卢旺达多元需求。“中国速度”“中国质量”“中国技术”已经深入卢旺达人心中。中国的电动公交车在遥远的东非取得成功,部分要归功于当地与中国创新企业的合作。这种合作让更多人看到了中国的创新和开放给世界带来的无限机遇和红利。

(责编:王禹蘅、刘洁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