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游客扎堆“打卡”中国,入境游准备好了吗

发布时间:2024-11-09 20:19:42 来源: sp20241109

原标题:海外游客扎堆“打卡”中国,入境游准备好了吗

  在英国工作的高准皓(Junho Koh)是一名95后韩国小伙子,6月11日,他通过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从英国爱丁堡飞到芬兰赫尔辛基转机,再从上海浦东机场免签入境中国,在6月17日从上海回到韩国首尔,这趟旅程很“丝滑”。

  “144小时根本不够。”高准皓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说,“在这里旅行真的太开心了,我看到了与众不同的风景,吃到了好吃的中国菜,还和很多中国朋友见了面。我真的舍不得离开中国!”

  当下,入境游正火热。许多人发现,这个夏天国外游客变多了,一些著名景点“长满”了外国人。在海外社交媒体上输入“China Travel”,就能收获一大堆让人目不暇接的外国人在中国旅行的VLOG,时长从几十秒到几十分钟,场景从知名景区到街头夜市。带有“China Travel”的视频几乎自带流量,引发海外网友的线上围观,在TikTok(抖音海外平台)上,这一词条观看量高达7亿。

  海外游客扎堆“打卡”中国,除了中国吸引力提升之外,也与新推出的政策息息相关。免签“朋友们”来了,入境游市场准备好了吗?

  免签“朋友圈”持续扩容

  近半年来,中国入境旅游政策措施不断优化,免签“朋友圈”持续扩容。今年7月1日起,新西兰、澳大利亚、波兰3个国家持普通护照人员来华经商、旅游观光、探亲访友和过境不超过15天,可免签入境。据统计,2023年12月以来,我国已对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瑞士、爱尔兰、匈牙利、奥地利、比利时、卢森堡等国施行单方面免签,还与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格鲁吉亚等国家开放出境游互免签证政策。自去年11月我国对挪威公民实施72/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至今,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的适用范围已扩大至54个国家。与此同时,中国还自5月15日起在沿海省份全面实施外国旅游团乘坐邮轮入境免签政策。

  “真的很便捷!”作为刚运用过境免签政策在中国游玩的“体验者”,高准皓表示,到达机场后,只需要在入境外国人指纹采取自主留存区采集好指纹,填写临时入境外国人入境卡,再排队入境。“在你准备好正确文件的情况下,整个流程只需要1个小时!”

  高准皓原计划办旅游签证来中国游玩,却因工作和考试没有时间准备签证材料。今年3月,高准皓从中国朋友那儿了解到中国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在英国工作的他正好打算回韩国探亲,便计划在回韩国时,从上海入境来中国旅行。

  随着免签、互免签政策覆盖的国家数量持续增加,来华游客数量的显著增长,成为中国促进入境游复苏的有力举措,入境游市场将迎来进一步增长已成为业内共识。

  国家移民管理局4月18日发布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外国人来华数量较2023年同期增长3倍多,累计签发外国人签证证件46.6万人次、同比上升118.8%,免签入境外国人198.8万人次、同比上升266.1%。

  6月24日,中方将把波兰纳入单方面免签国家范围,消息公布半小时后,携程国际版上,波兰用户对中国相关关键词的搜索热度环比前一天上涨40%。携程数据显示,在该平台,今年一季度,可免签入境中国的新加坡游客同比增长10倍,马来西亚游客同比增长9倍,法国、西班牙、泰国游客同比增长约4倍。

  “今年入境游市场恢复增长势头明显,单方面免签政策和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是最大驱动因素。”中国旅游协会旅游营销分会副会长葛磊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外国人也能扫码支付”

  对于高准皓而言,第一次来中国大陆旅行印象最深刻的是随处可见方便快捷的移动支付。“在韩国主要用现金,在英国主要用银行卡,中国只要用软件就可以,我觉得很发达!”高准皓对记者说,他可以在中国移动支付App上绑定自己的英国银行卡,这样不需要办理中国银行卡,也能享受“扫码付款”的便捷。

  在144小时里,高准皓和女朋友一起在上海外滩漫步,在静安寺前打卡落日下的车流;在杭州早晨7点的日光下泛舟西湖,慢悠悠地感受城市的美好;夜幕降临,高准皓便跟着朋友们去街上吃夜宵。

  最让高准皓惊喜的是,外卖可以由酒店门口的小机器人送到房间。“我觉得这个很有趣,又方便。”

  6月24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五部门发布《关于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措施》,并提出要提高外籍游客在华购票、餐饮、住宿、出行、预约的便利化水平。例如,北京市推动全市重点商圈、景点、公园、酒店等重要场景的外卡受理能力升级改造,外国游客可以直接用境外卡进行购物支付、使用叫车软件等。

  来自加拿大的Steve和Ivana在去年12月通过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抵达中国,并把他们的上海之旅录制成Vlog发在YouTube上。在上海体验地铁、用二维码刷Visa卡尝试购买第一杯“中国制作”的咖啡、在小吃街品尝烧烤和中国煎饼……两人感受到与想象中完全不同的中国。

  “中国是我来过的最有趣的国家之一!”Steve在视频中感慨,在一些西方媒体的表述中,中国看起来很糟糕,很多人告诉他们不要去中国。真正来到中国后,他们发现地铁虽然人多,但安静整洁又方便,四通八达的地下交通网覆盖全城。上海整个城市也非常漂亮——街道的瓷砖看起来都是崭新的,所有的灌木丛都经过完美的修剪和维护,商店灯火通明,生活服务和出行十分便利,居民热情友善。

  “不少外国游客来到中国后,完全颠覆了他过去对中国的认知,很多人对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中青旅首席品牌官徐晓磊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表示,社交媒体平台等新媒体环境让旅游业链条上的所有人,都成为内容的制作者、传播者、观察者。除此之外,随着入境游市场逐渐复苏,过去外国游客偏爱中国的名山大川或主要城市,现在却对中国的本土生活化体验和文化碎片更感兴趣。走街串巷,逛小吃街、菜市场、商场,坐地铁、高铁……外国游客对这些活动的参与度在提高,亲身感受着真实的中国。

  “免签只是促进入境游的第一步”

  据葛磊观察,虽然我国入境旅游正在加快恢复的步伐,但入境游市场目前总体而言仍与2019年差距明显。

  据中国旅游研究院近日发布的《入境旅游发展报告——恢复与展望》显示,2024年一季度,外国人出入境人次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58.2%,

  入境游市场按客源地不同也呈现出细分和多元化的趋势。在跟团游方面,多家旅行社经营者反馈,东南亚游客市场的恢复表现最为积极;单方面免签的欧洲国家市场也正呈现积极恢复的趋势,由于团队游产品具有周期性,预计明年将会出现显著增长。作为传统入境游市场主力客源地的日韩市场和美加市场仍严重承压。

  相较而言,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对自由行入境游市场的拉动更为明显。“海外短视频平台上出现了大量关于‘China Travel’的视频,这些视频是海外自媒体创作者在实地体验中国后自发创作的,展示出了外国年轻一代人对于中国的好奇和友善。”葛磊说。

  “整洁”“安全”“先进”“现代”“友善”,是这些视频中的高频词汇。但与此同时,视频中也不乏这些游客对在华旅行中一些小细节的“吐槽”。网络问题、支付问题、部分App使用不方便等是他们吐槽最为集中的方面。

  在采访中,高准皓则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表示,在旅途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年长的男士在室内公共场合抽烟。“我在新加坡长大,在新加坡室内抽烟,马上就会被罚款;在韩国和英国,大家在室外抽烟,但不会在室内。”

  中青旅国际公司副总经理胡继英对记者说,免签只是促进入境游的第一步,免签之后,还有一系列的“软件工程”需要不断提高和完善,包括游客的舒适度、英语的普及、微笑服务和整体国民素质的提高,以及国内营商环境的改善,“这些都是入境游增长必不可少的因素”。

  “中国入境游还面临一些困境。”葛磊表示,与周边国家相比,中国入境游价格偏高,在“性价比”方面缺乏竞争力;在支付、出行、网络、语言等公共服务方面还不能完全满足国际游客的需求;另外,入境游人才储备不足,外语导游尤其是小语种导游严重缺乏。

  《入境旅游发展报告——恢复与展望》指出,虽然我国入境旅游发展势头良好,但仍面临一些挑战,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一是外部环境,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国际旅行成本较高,国际关系以及地缘政治摩擦影响因素增多。二是国内旅游“挤出”效应,热门目的地过度拥挤,景区、住宿企业等习惯于接待国内游客,服务入境游客的意识较有限。三是在华旅行便利度,打车难、热门景点预约难等问题需要解决。四是产业生态重构,仍需重新搭建合作朋友圈,人才不足,产品创新能力有待提升。

  如何发展高质量的入境游

  今年5月17日举行的全国旅游发展大会对加快建设旅游强国、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作出全面部署。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在入境游领域应如何体现?高质量的入境游应具备什么特征?

  葛磊认为,高质量入境游的核心首先是面向全球构建一个有魅力的中国旅游形象。通过展示中国名片,增强文明互鉴,让中国文化和中国旅游在新时代保持对全球游客的吸引力。其次是构建一整套对外国游客友好的公共服务体系,在签证、交通、支付、网络、语言等方面都为外国游客提供便利性。另外,高质量入境游应提供符合国际标准的高品质入境旅游产品和服务体验,提供符合游客兴趣的旅游产品,不仅要展示中国传统旅游目的地的风采,也要展示中国更加多元化的旅游资源和创新体验。

  “中国入境旅游政策的不断优化,展现了我国扩大开放的姿态和日益自信的国家形象,将加快我国入境旅游市场的恢复性发展并大力推动我国入境旅游趋势性增长。”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院长厉新建认为,入境旅游进一步恢复和发展是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要系统解决签证政策环境、消费支付环境、网络社交环境、语言服务环境等一系列问题外,还要进一步做好入境产业生态重建、旅游产品迭代创新、旅游服务环境显著提升、对外营销推广机制变革、对客解说传播能力优化等一系列工作,关注细分市场方面的理性选择和现有政策方面的持续优化。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余冰玥 夏瑾

(责编:杨虞波罗、陈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