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突破点,锚定发力点(现场评论·提振信心促发展②)

发布时间:2024-11-05 12:54:49 来源: sp20241105

  解难题、优路径、谋发展,助企升级的过程,其实也是增强信心、激发动力的过程

  

  从一根丝,到一梭纱,再到一匹布,纺织业是重要的民生产业,也是我国传统优势产业。不久前,记者走进位于山东省昌邑市的华晨悦胜纺织有限公司纺纱车间。生产线上,传送带“吞”进一个个棉包,经过智能化识别,剔除各类“异纤”;半自动气流纺设备整齐划一,砂轮来回运作,“吐”出一轮轮织好的纱线。车间负责人介绍,经过装备升级,目前企业节省了60%—70%的人力。

  纺织业是昌邑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人工成本增加、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阻碍了纺织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昌邑在学思践悟中,持续深化新旧动能转换,以培育壮大新动能为重点,加快塑造经济发展新优势。

  由制造迈向智造,企业是主体。起初,一些企业不愿改、不敢改、不会改。以纺织业为例,部分企业利润薄、资金积累少,对于投资改造顾虑较多。破局,要先找准突破点,再锚定发力点。循着这一思路,昌邑按照“试成一批样本、带动一片企业”的想法,以超纤产业作为改革的切入点,选取山东凯泰超细纤维有限公司作为试点企业,实施各环节智能化改造。

  为何选凯泰当试点?凯泰是国内最大的绒面超纤生产基地之一,生产能力强,但数字化基础薄弱,改造的代表性强;公司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超60%,改造空间大,示范性强。的确,试点的价值就在于,既能做到有的放矢,又能实现引领带动。结果也是如此,升级后的凯泰,物料周转率提升15%,生产协同效率提升50%,让不少同行敢于跟着吃螃蟹。

  “点”能带“面”,但具体到“点”,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升级改造过程中,不少中小企业倾向“投资小、见效快、效益好”的技改。昌邑采取只增添数字化模块、暂不更换机器设备等办法,将每家企业软硬件升级成本控制在10万元以内、建设周期缩短至2周。这样一来,推动产业升级,并没有将传统设备视为“包袱”,而是帮企业有步骤、有重点地渐进转型。这表明,推动产业升级先要换位思考。瞄准企业的急难愁盼问题来搭台、架桥,方案有了针对性,企业才有积极性。步子要稳,举措要新,尽可能腾出优化存量、做优增量的时间和空间,企业才会由“要我改”转向“我要改”。

  产业升级的背后,是政策的系统性支撑。一些企业之所以越来越敢转型、敢创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相关部门通过政策连续性来提升企业预期稳定性。比如,昌邑坚持内育外引相结合,培育信息技术产教融合基地、智能制造研究院等本地技术服务平台,建立人才引育平台,引入高校院所以及数字化改造服务商。数据、技术、人才等资源要素聚集,不仅能帮企业有效解决难点堵点问题,而且有助于推动形成产业链,加快智能化升级的步伐。解难题、优路径、谋发展,助企升级的过程,其实也是增强信心、激发动力的过程。

  “计划再投资10亿元,建设产业园。”采访中,一家公司负责人如此畅谈未来。在昌邑,不仅是纺织业,铸造业、食品加工业等的智能化改造都在推进。铆足干劲、攻坚克难,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滨海小城正激荡转型升级的新气象。

  (作者为本报山东分社记者)

  《 人民日报 》( 2023年11月17日 06 版)

(责编:卫嘉、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