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信贷增量”论应退出历史舞台

发布时间:2024-11-09 11:19:07 来源: sp20241109

  岳品瑜

  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如期公布,两大趋势跃然纸上:一是M2余额突破300万亿元大关,存量数据达到新的历史高点;二是M2、社融、信贷等增量指标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回落。

  这两大趋势交织,不仅揭示了当前金融市场的深层次变化,也预示着“唯信贷增量”论的时代已然过去,引领我们重新审视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新范式。

  从数据表现看,M2总量突破300万亿,标志着我国金融总量的规模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巨额的存量资源掌握在企业和居民手上,为促进投资、消费和整个宏观经济恢复向好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M2的适度回落是金融稳健发展的正常表现。它反映出银行资产扩张和货币创造正在向着更加均衡、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也与经济回升向好背景下,资金周转循环趋于活化、沉淀空转有所缓解有关。

  3月新增信贷以及社融增速的回落,并非意味着经济增长的放缓,而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提升的具体体现。

  在经济结构转型加速的背景下,对信贷的依赖程度正在逐渐下降,而新兴产业和高质量发展对金融的需求则更加多元化和精细化。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以信贷增量作为评判金融支持力度的唯一标准,而应以更加全面、深入的视角来评估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效果。

  从信贷结构与社融数据的深度剖析中,我们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居民消费正稳步复苏,存款增速有所放缓,而企业信贷则持续维持高位,这些迹象共同揭示出经济复苏正趋于均衡,基础日益稳固。

  值得关注的是,小微企业和“三农”等薄弱环节以及制造业、科技创新、绿色经济等重点新兴领域正逐渐成为信贷增长的新动力点。与此同时,信贷投放更加均衡,结构也在持续优化,这为房地产市场的企稳复苏创造了有利条件。

  高质量发展阶段,我们需要更加注重金融服务的质效,而非单纯的数量扩张。这要求我们关注利率下降的成效,以及信贷投放的质量。只有当社会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实体融资需求得到合理满足,同时信贷资金能够精准投放到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时,我们才能说金融服务真正发挥了作用。

  此外,我们还应该关注涵盖直接融资的社会融资规模,以及低效存量金融资源的盘活。这些因素虽然不直接体现为贷款增量,但同样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提高金融效率,我们可以更好地支持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央行在披露金融统计数据时的小变化也体现了这一趋势。减少对月度货币信贷高频数据的过度关注,转而关注更长时间内的累计增量和余额增速等指标,这更符合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实际需求。

  “唯信贷增量”论已经不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我们需要以更加全面、深入的视角来评估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效果,注重金融服务的质效和效率提升。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让金融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