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隧道斜井山路 甘肃陇南暴雨开辟“生命救援通道”

发布时间:2024-11-02 04:43:01 来源: sp20241102

  新华社兰州7月28日电题:穿越隧道斜井山路 甘肃陇南暴雨开辟“生命救援通道”

  新华社记者郎兵兵

  7月22日至24日,甘肃省陇南市境内普降中到大雨,局地发生暴雨乃至大暴雨。其中,陇南市武都区三河镇24小时最大降雨量227.4毫米,超过2011年雨量监测点建站以来历史极值。

  24日上午,正在陇南市城区带父亲看病的三河镇姚沟村党支部书记谈金贵,接到村民求救电话。他第一时间向上级汇报灾情,并驱车火速赶往灾区。

  当车行至三河镇镇区附近,省道S206线公路被暴洪泥石流撕开200多米的口子。谈金贵明白,这意味着外界进入姚沟村的唯一一条公路断了。他尝试再次联系三社村民,电话再也无法接通。此时,姚沟村外嫁女子赵青因联系不到父亲也赶到三河镇求助。

  道路中断、通信中断,姚沟村失联,被困群众情况不明。

  陇南市委书记张柯兵带领各类救援力量向灾区挺进。公路、消防、工程施工队等抢通人员迅速集结,绕过中断的省道S206线,肩扛手提应急钢架桥组件,沿着河道三次尝试架桥终获成功。

  经前方指挥部会商研判,决定派出一支由陇南市消防救援支队12名队员、谈金贵等6名镇村干部以及赵青等3名向导组成的党员突击队,以最快速度向更深处挺进。

  然而,他们行进不到2小时,便接二连三遭遇断头路,只能折返。

  “到处都是水毁公路,向导带我们翻山绕过一截断头路,又遇上另一截断头路,越往山里水毁越严重,有的甚至找不到路基在哪儿。”党员突击队领队、陇南市消防救援支队政治委员贾国强说。

  正当大家一筹莫展之际,向导赵青突然提起15年前她在娘家上小学时,曾走过的一条山野小路可抵达灾区。

  “对对对!现在G75武罐高速公路西秦岭隧道的一条斜井就与那条小路相连。当年高速路施工时,我曾在里面拉过渣土。”谈金贵补充道。

  一段高速公路隧道的斜井,加上一条村民回忆的山野小路,很可能连成一条通往大山深处重灾区的“生命救援通道”。

  24日22时50分许,高速公路工作人员结合地图,经现场踏勘,最终确定西秦岭隧道上行线4号紧急停车带附近一个斜井通风道为救援通道。

  25日0时30分许,贾国强和他的突击小分队一头扎进隧道斜井,开启探路救援新征程。700多米长隧道,他们打着手电筒,用时20分钟顺利通过。

  走出斜井,到达深山谷底。眼前漆黑一片,赵青只能凭借自己儿时模糊的记忆带领大家摸索前行。

  他们冒着山洪、滑坡、塌方落石的危险,涉水过河,顺着布满荆棘杂草的小道急行军。

  突击小分队用双脚征服3座大山的艰难险阻,于25日5时23分许抵达姚沟村,成为到达这里的第一支救援力量。

  此时,天刚蒙蒙亮,可以看到山体滑坡量很大,有房屋被滑坡冲入河道,洪水尚未完全退去。

  救援队员高声呼喊,很快就有回应。看到救援人员,与外界失联的受灾群众激动不已。他们在门前空地上点燃篝火,又在家里煮了稀饭和土豆,为翻山越岭而来的突击队驱寒充饥。

  救援队第一时间勘验灾害现场,并通过卫星电话向指挥部报告现场情况。

  得知“生命救援通道”已经打通,前方指挥部立即增派由陇南市森林消防支队、乡镇干部组成的第二批救援队伍,将急需物资运送到灾区一线。

  “25日8时,我们背负8箱方便面、30包压缩饼干、1箱速热米饭、1箱自热火锅等食品以及防疫物资、通讯基站等,从西秦岭隧道出发,沿着突击队抢通的‘生命救援通道’,于14时许成功抵达灾区。”陇南市森林消防支队武都大队中队长祁双红说。

  两支救援力量合兵一处,不断扩大搜救范围。他们利用铁锹、锄头、简单机械不断挖掘,全力以赴寻找失联人员踪迹。

  “部分坍塌房屋位移了50多米,在那里我们找到了失联人员的手机、身份证、西服等。”祁双红说,初步推测,失联人员可能被暴洪泥石流冲向下游,他们将沿着河道持续搜寻。

  26日,随着靠近姚沟村的部分道路初步恢复,被困村民陆续被转移下山。赵青也搀扶着父亲走出了靠近山崖的老家。

  甘肃省陇南市地处秦巴山区、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三大地形交汇区域,属秦岭褶皱系地质构造,山高坡陡谷狭,地质构造复杂,是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

  截至27日,此次强降雨已造成甘肃省陇南市9县(区)17.9万人受灾。所幸由于监测预警及时,转移救援有力,最大限度减少了人员伤亡。

  27日15时,甘肃省启动省级自然灾害救助四级应急响应,陇南市正在落实灾害救助各项工作,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

(责编:宋心蕊、杨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