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响中国】抓住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这个关键

发布时间:2024-11-09 08:35:02 来源: sp20241109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并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总要求。为此,我们必须抓好思政课教师这个关键,建设一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思政课才能越办越好。

讲好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充分发挥广大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

  实践证明,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荣誉感、责任感是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基础动力。不调动发挥好教师的积极性,办好思政课无从谈起,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更是一句空话。思政课教师政治要强,要牢牢把握思政课教学的正确向度。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政治课,必须把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守社会主义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作为基本原则。广大思政课教师应当对所承担的“关键”课程,所肩负的“铸魂育人”使命有着高度认同,始终绷紧政治这根弦,自觉以国家政治安全为大、以人民为重,担起学生健康成长引路人的责任,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信仰和政治观点,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思政课教师理想信念要坚定,要保持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思政课是高校的核心课程,是一门性质特殊的课程,它要解决的是学生的理想信念问题,即教育和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思政课教师只有对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有坚定的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才能对所讲课程的内容高度认同,才能够通过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展现马克思主义者所坚守的价值理念。只有在理想信念这个根本问题上执着坚定,才会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项重大使命中矢志不渝,才能理直气壮地讲好思政课、开好思政课,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装进头脑、浸入内心、融入课堂、讲给学生。

  思政课教师情怀要深,要积极提升思政课教学的理论温度。情怀建立在信仰的基础之上,正是对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忠诚,才能有献身教育、热爱思政课教学、为国家立德树人的情怀。有坚定的信仰才能内化为情怀,外化为行动,以情感人、以情化人。情怀要深,即对自己从事的事业要有深深的热爱,愿意为之奉献自己的一切,而不能仅仅作为谋生的饭碗。思政课教师要对思想政治教育有深深的情怀,把它作为自己的毕生追求,立志引导学生做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政课教师要保持家国情怀,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在党和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关注时代、关注社会,汲取养分、丰富思想;思政课教师要用自己的情怀在学生和真理之间架设一道桥梁,引导学生走向真理的彼岸,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讲好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充分发挥广大思政课教师的主动性

  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水平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思政课教师有了主动性,就会坚持做好教书育人工作,自觉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毕生事业,以模范行为感染学生。思政课教师要主动提升理论素养,夯实专业功底。习近平总书记对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提出的“八个相统一”要求,其中第一条就是“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思政课教师作为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和教育的专业群体,不仅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根铸魂;还要广泛涉猎哲学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的知识、掌握职业规划等基本技能,能对学生常见的思想和行为问题予以精准指导,真正做到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以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

  思政课教师要主动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提升人格品质。要评价一个老师是否是好老师,要评价一支教师队伍是否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师德师风是第一标准。新时代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要引导教师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相结合,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思政课教师是塑造学生灵魂的职业,只有不断锤炼品德修养,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才能以高尚的人格赢得学生敬仰,以模范的言行举止影响和感召学生,成为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思政课教师只有严于修身,严于律己,用“吾日三省吾身”的自律精神严格要求自己,用表里如一、知行合一的嘉言懿行传递正能量,不仅在课堂上讲授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而且在工作生活当中自觉遵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大先生”,成为被社会尊重的楷模。

  思政课教师要主动增强思维能力,开阔知识视野。思政课教师传授给学生的不应只是抽象的概念,而应该是认识当代世界与中国的立场、观点、方法。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要有宽广的国际视野、知识视野,善于利用国内外的事实、案例、素材,既不封闭保守,也不崇洋媚外,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认识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认识自己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思政课教师还必须熟练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具备深邃的历史视野,通过上下五千年、纵横几万里的深入比较明辨是非,引导学生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在循循善诱中启迪学生心智,在润物无声中传播真理。

讲好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还需要充分发挥广大思政课教师的创造性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也紧随时代步伐创新发展,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遵循教书育人规律,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思政课教师要在理论上跟上时代,在教学各个环节及时融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新时代思政课教师应深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时跟踪学科进展和理论研究前沿,讲清楚其时代背景、丰富内涵、科学体系、理论创新、理论品格、实践要求以及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思政课教师应直面社会问题,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及时回应各种社会思潮,在思想交锋中彰显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生命力,增强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认同和价值认同,真正帮助学生牢固树立起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思政课教师要在形式上跟上时代,努力创新教学理念和方式方法。一方面,思政课教师应在继承传统课堂讲授的基础上,深入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堂的内涵与外延,打造智慧课堂、共享课堂、互动课堂、线上课堂、实践课堂、校外课堂等,使学生学习和生活无处不课堂、无时不课堂。另一方面,思政课教师应在坚持正确导向和强化内容建设的前提下,科学运用慕课、微电影、微视频、微信公众号和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新技术手段,创新教学形式和方法,努力调动学生学习主体性、积极性,提升学生参与度和增强师生互动性,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加鲜活起来。教学形式和手段创新始终为教学内容和目标服务,使学生多维度、全方位受到思想浸润、人生启迪、价值引导和道德涵育,以期达到情感共鸣、价值认同、思想认同。

  思政课教师要提升自身的创造性,还要用好社会实践的大课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思政课并非书斋里的学问,只有深入实践、结合实践、聚焦实践,把实践作为思政课的源头活水,才能切实增强思政课的生动性、现实性、丰富性,才能够直抵人心、铸魂育人。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的思政课教育教学体系,而应当建好用好实践教学基地,将思政课堂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走出学校、走进社会、贴近现实,在实践中真正体会思政课的价值和意义,使思政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毕生难忘、终身受益的课程。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性,实现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的结合,也要求思政课老师主动上好社会实践的“必修课”,不断拓展课堂视野,以亲身实践为素材,引导学生在知行合一中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作者:肖贵清 作者系清华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中国社会科学网)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