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父亲徐向前 徐小岩谈“黄埔精神”

发布时间:2024-11-09 17:21:55 来源: sp20241109

   中新网 北京11月6日电 题:回忆父亲徐向前 徐小岩谈“黄埔精神”

   中新网 记者 邢利宇

  中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徐向前的一生与黄埔军校渊源甚深:1924年他考入黄埔军校成为第一期学员;1925年留校任第三期学员队排长;1941年发起成立延安黄埔同学会并担任会长;1984年担任黄埔军校同学会首任会长直至1990年辞世……

  “我的母亲也是黄埔军校的学员,毕业于武汉‘黄埔六期’女生队。”徐向前之子徐小岩在接受 中新网 记者采访时说。从小就常听父母谈起黄埔军校的他,也因此有着浓厚的“黄埔情结”。

  位于广州东郊的黄埔军校旧址,徐小岩带着自己的儿子到访过多次。每每看到大门两边的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莫入此门”,他都深有感触,“这是当时那种困难情形下,革命先辈为中华民族一步步崛起而奋斗的精神力量。”

  徐向前,1901年出生于山西省五台县永安村。在山西省立师范学校毕业并当了一段时间教员后,1924年5月考入黄埔军校。

  “团结、奋斗、牺牲”是孙中山先生为黄埔军校提出的三大精神。在黄埔军校,学员们不仅学习革命理论和军事技术,还锻炼了坚强的革命意志。正如校歌中所唱,“以血洒花,以校作家,卧薪尝胆,努力建设中华。”

  黄埔军校是徐向前革命的起点。回顾父亲一生指挥并参与的多场战役,徐小岩认为,黄埔奠定了父亲军人的底色,父亲也在实践中进一步发挥了指挥天赋,自己摸索出一套战略战术。

  比如1931年11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成立,徐向前担任总指挥兼红四军军长,成为国共两军方面军战区中最年轻的一级指挥员。彼时,蒋介石调集兵力,发动第三次“围剿”。徐向前鉴于敌军尚未部署就绪,一反过去“诱敌深入”的战法,采取先机制敌,半年之内连续发起黄安战役、商潢战役、苏家埠战役、潢光战役,歼敌正规军近40个团,红军发展到四万余人。

  1932年、1933年,蒋介石先后发起“三路围攻”和“六路围攻”。在应对围攻中,徐向前采用黄埔军校学到的战术,阵地战与运动战相结合,和敌人比意志、比耐力,最终以少胜多,赢得了胜利。在粉碎“六路围攻”时,歼敌八万余人,成为红四方面军战史上歼敌数量最多的一次战役。

  “在战场上,父亲特别愿意承担责任,靠前指挥,需要做决断的时候,非常果敢,具有超人的军事决断力。”徐小岩说,父亲如此带出了红四方面军狠、硬、快、猛、活的战斗作风。

  徐小岩还回忆了父亲在解放战争时期,以极强的意志力指挥官兵在临汾战役、晋中战役中艰苦鏖战,同样以少胜多的战绩。

  “父亲非常注意积累和总结经验,这是他很大的一个特点。”徐小岩说,“父亲有一本毛泽东主席写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从在延安时就带在身边,不仅经常翻阅,页边还有很多批注。”

  新中国成立后,徐向前先后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等领导职务,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徐向前一生两次担任黄埔同学会会长。1941年皖南事变后,中央派徐向前发起成立黄埔同学会延安分会并担任会长。1984年6月,新时期的黄埔军校同学会在北京成立,徐向前担任首任会长。这也是他晚年担任的唯一职务。

  出任会长后,徐向前为黄埔军校同学会的题词“黄埔同学,精诚团结,实现祖国统一,建设强大祖国”,并在《人民日报》上发表谈话,提出“天下黄埔是一家”的口号。在谈话中,他语重心长地对在台黄埔同学说,“我们袍泽情深、桑梓谊重、骨肉团圆,不论先期后期,不论大陆台湾,我们都是同学。”这篇谈话在台湾、港澳地区和海外激起热烈反响。在其感召下,许多台湾和海外的黄埔同学都成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积极支持者。

  徐小岩还记得,1990年5月,台湾的黄埔一期同学邓文仪率团访问北京。徐向前在重病中与他进行了最后的会面。邓文仪回到台湾后,成立了台湾中华黄埔四海同心会,并在编辑出版的刊物上印上:“反‘台独’、反分裂、救国家、救同胞、谋和平、谋统一。”(完)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