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通班”:融通科研与教学,培养创新拔尖人才

发布时间:2025-01-01 21:33:16 来源: sp20250101

原标题:聚焦“通班”:融通科研与教学,培养创新拔尖人才

“我是‘通班’的!”每每说起自己的班级,北京大学本科生潘凝心都很自豪,“在这里,我跟着行业‘大牛’们做课题、搞研究,行走在科技探索的前沿,在科研实训中找到了学术兴趣所在。”

啥是“通班”?这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于2021年创办,以培育复合型、创新型拔尖人才为目标,以“通识、通智、通用”为人才培养框架核心的通用人工智能实验班。截至2023年,两校“通班”总计招收252名学生。

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下称通研院)院长、北京大学智能学院院长朱松纯是“通班”的创办者。在他看来,“通班”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实现了三个打通,即打通校际壁垒、学科边界、师生隔阂。北大全面的综合学科布局、清华深厚的人工智能科研基础、通研院前沿的科研课题,既能在课程方面实现优势互补,又能为通用人工智能的拔尖人才培养提供独具特色的路径。

“‘通班’充分利用人工智能交叉学科优势,在融通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认知推理、具身智能等六大人工智能核心领域基础上,教研团队突破文理医工的学科边界,密切联系哲学、法学、认知心理学、社会学、医学等多个方向的学者专家,通过‘AI+X’课程设计,为学生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的跨学科课程选项。”朱松纯说。

“我们人才培养的一大特色是‘科教融合’,即将科研实训与课程学习有机融为一体,让二者彼此交融、相互促进。”北大“通班”学生科研实践负责人王亦洲透露,“‘通班’的科研实训是培养课程必修环节,包括人工智能初级研讨班、三门人工智能系统实践课程、大四毕业设计三部分,循序渐进、环环相扣,是一套完整的科研实践体系。”

“夏季小学期的科研实训,老师们就人工智能不同发展方向进行了详细介绍。”清华“通班”2022级本科生杨馨惟记忆犹新,“有的老师从基本概念入手,由浅入深带领我们进行缜密的数学推导;有的老师以自己的科研成果为主线,介绍该领域最前沿进展……”

“科教融合的培养特色,还给了我们参与国际前沿的科研攻关及通用人工智能系统原型研发的机会。”在这样的培养模式助推下,北大“通班”2020级学生姜广源在国际顶级会议NeurIPS、ICML等发表4篇论文,入选2023年北京大学10大年度人物。

“像姜广源这样的学生,并非少数。首届‘通班’学生在大三、大四时,便已开始崭露头角,他们陆续在人工智能国际顶级会议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朱松纯说。

“通班”的发展不止于此。去年11月,通研院与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15所国内重点高校共同启动“通用人工智能联合攻关体人才培养计划(通计划)”。该计划将打造通用人工智能本博贯通的培养体系,通过双聘导师、课题研究、平台搭建等联合培养学生,帮助学生瞄准国际前沿方向,促进院校科研合作交流及成果转化。

“当下,国际人工智能竞争日趋激烈,培养更多复合型、创新型拔尖人才是我们迈向通用人工智能的必经之路,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一步。”朱松纯语气坚定。

(记者 晋浩天)

(责编:李昉、李依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