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1 23:20:24 来源: sp20250101
制图/李晓军
2023年,对于短视频行业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空前严厉的监管重拳频频落下——
一记重拳,直击传播虚假信息、展示不当行为、传播错误观念等乱象:从3月开始持续两个月整治“自媒体”,到12月集中整治短视频领域价值导向失范和不良内容多发等问题,中央网信办一年来连续开展数次“清朗”系列专项行动,聚焦短视频突出问题从严整治;
一记重拳,直击短视频极速发展下的产物——微短剧:11月15日,国家广电总局称将开展为期1个月的网络微短剧专项整治,为微短剧杂乱无序的野蛮发展态势摁下暂停键。
一记记重拳所向,既包括规范短视频内容创作者的德行和资质,也包括压实平台责任、严格内容监管、优化推荐机制等,全方位无死角,既治标又治本,全面规范短视频功能运行,有效净化网络视听空间。
虚假短视频引争议
影响恶劣欺骗情感
临近年底,“给住院婆婆吃泡面”系列短视频引爆舆论。公安机关依法调查视频信息发现,博主林某某为吸引流量、博取关注,自行设计场景,编造虚假信息,让其母亲配合摆拍视频,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最终,林某某被治安拘留5日,其造谣网络账号被永久关停。
对于这样的结果,网友们纷纷叫好:“为了流量竟然消费父母,太可恶了!”“打得好,平台不能成为小丑们狂欢的舞台!”
这一年,短视频造假摆拍事件层出不穷。从安徽阜阳某女子“被前夫家暴”、湖南长沙某女网红“和闺蜜吃饭遭陌生男子陪酒”,到云南昆明一女骑手“深夜送餐被盗电动车崩溃大哭”……事后均被证实为蓄意编造摆拍。
这类短视频往往围绕代际矛盾、婆媳矛盾、男女矛盾等“生活日常”做文章,以高度冲突化的对话内容、张力感十足的情节设计,煽动公众情绪,吸引眼球赚取流量,有时甚至发酵为社会热点事件,掀起网络骂战。
受访专家认为,造假摆拍视频影响恶劣,欺骗公众情感,挑战人伦和道德底线,加剧群体对立,撕裂社会情绪,恶化网络生态,容易导致社会偏见和价值认知冲突,妨碍社会和谐稳定,相关部门严厉打击正当其时。
低俗擦边内容频现
隐蔽性强危害甚巨
这一年,短视频中频现各种“擦边”套路也屡屡牵动社会神经:
有的利用大学生名义制作传播“软色情”信息,进行低俗营销;有的刻意展示带有性暗示或性挑逗的动作,发布“泛黄”内容;有的通过特效和道具,刻意扮丑引流,打造低俗人设;有的打着“励志”“体验”的旗号,夸张炫富、恶意营销;有的发布传播自杀自残、虐待动物等不良信息……
12月中旬,《法治日报》推出“依法治理深夜直播乱象”系列调查报道,揭露深夜时段一些主播在短视频、直播PK中大秀身材,穿得越来越少,尺度越来越大;一些主播搞所谓“深夜美食”,“大胃王”重出江湖;还有些主播拼命诉苦哭泣,通过“卖惨”提升人气和流量,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擦边”“黄暴”更是成为短剧的流量密码。11月16日,短剧《黑莲花上位手册》上线,依靠复仇、爽剧、大女主题材,在上线24小时内便吸引了近2000万元的充值;但不到一周,该视频因“渲染极端复仇、以暴制暴”被平台下架。
“‘擦边’隐蔽性强、引流力大,尤其是色情‘擦边’,极易引发不良后果,其危害不容小觑。有些短视频作者靠着衣着暴露、行为挑逗轻松获得点赞数千上万次,为流量利益屡屡击穿道德底线,甚至有些短视频诱导用户从信息流视频、评论区留言、账号主页跳转到私域社群,实施诈骗,从而不当获利。”中国互联网协会法工委副秘书长胡钢说。
整治重拳接连落地
成效显现群众点赞
直面问题,中央网信办重拳整治:
3月12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两个月的“清朗·从严整治‘自媒体’乱象”专项行动,聚焦短视频平台,打击造谣传谣、假冒仿冒、违规营利等突出问题;7月10日,出台“十三条”明确“规范信息来源标注”与“加注虚构内容或争议信息标签”的要求;9月28日,对包含低俗擦边、暴力血腥、炫富拜金、暴饮暴食等不良导向信息的短视频进行专项整治;12月12日,集中整治短视频领域价值导向失范和不良内容多发等乱象,督促短视频平台强化内容审核制度。
对于“狂飙”的微短剧,监管部门及时“亮剑”:11月15日,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刊文称,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将不断完善常态化管理机制,从七方面对网络微短剧加大管理力度、细化管理举措,包括加快制定《网络微短剧创作生产与内容审核细则》,建立小程序“黑名单”机制,开展为期1个月的专项整治工作等。
向短视频乱象“开刀”,广大网友拍手称快:“中央网信办出手整治那些毁三观的不良视频,太给力了。”“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岂能容忍低俗下流的短视频满天飞?”“一些短视频、短剧完全颠覆了传统美德,颠覆传统价值观,是该整治了。”“赶紧整治,尤其那种卖惨的视频,害人匪浅。”“强烈支持还网络一片清朗天空。”
各短视频平台也密集发声抵制乱象,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一年来,至少有10多家短视频平台以通知、公告等形式,围绕摆拍造假、展示不当行为、传播错误观念等重点问题,响应整治活动,出台相应举措。
“平台管控越来越严格了”“一些低俗内容要么传不上去要么被迅速下架”“以后要注重传播真善美或者做知识科普”……来自北京、天津、湖南、广东等地多位短视频博主介绍整治带来的积极变化。
“2023年,我国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基本建成。短视频治理领域,着力传播正能量,着力维护未成年人、老年人等群体权益,着力治理价值导向失范、不良内容多发和不当行为频发等乱象,着力督促平台规范内容审核与功能运行,有力推动实现由‘管’到‘治’的根本转变,丰富完善了中国特色治网之道。”胡钢说。
正本清源惩防并举
长效机制持续完善
重拳出击,涤荡邪风。正本清源,惩防并举。
重拳落地,并不意味着结束,短视频行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长效机制保驾护航。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人,短视频用户规模达10.26亿人。短视频产业越发展,任务挑战就越艰巨,净化网络生态就越重要。
受访专家指出,让败德违法受到惩治,从源头扶正祛邪、惩恶扬善,形成治理短视频行业的长效机制是当务之急。
“建立独立的内容判别与处置机制,避免平台经营者兼具‘裁判’和‘球员’角色而引发利益冲突和管理疏漏。”胡钢说,要斩断不良短视频“传播链”,打破“唯数据论”,调整优化算法推荐机制;平台要加强事前审核、事中监管,也要严厉事后处罚,使违法违规者“痛到不敢再犯”;要用好短视频行业“负面清单”和“正面清单”,制定行业“黑名单”“灰名单”管理制度,在市场经济大潮源头纠偏校向。
在胡钢看来,短视频产品应该带给公众积极向上的精神和情绪价值,而不能以造假造谣、奇葩雷人的情节桥段,传递焦虑、恐惧、愤怒、仇恨等;要守住“坚持正确价值取向,积极传播正能量”原则,以内容为王,树立主流的、健康的审美价值,给青少年树立好榜样。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法律系主任郑宁提出,推动短视频行业健康长足发展,需要多方协同机制:政府要加强监管引导、制定标准、严格执法;平台企业要加大审核力度,不断更新优化算法推荐机制,对于出现的问题如违法不良信息及时处置;社会层面要发挥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如果发现违法不良行为,要敢于“亮剑”、及时举报。
“整治风暴之下,短视频行业必将迎来一片天朗气清,诞生更多优质作品,给公众带来更好的精神食粮。”郑宁说。(记者 文丽娟)
(责编:彭静、任一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