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丨泰国前副总理素帕猜:基于文明的治理与孟子智慧

发布时间:2024-11-16 08:51:35 来源: sp20241116

   中新社 北京8月18日电 题:基于文明的治理与孟子智慧

  作者 素帕猜·巴尼巴滴 泰国前副总理、世界贸易组织(WTO)前总干事

  孟子是中国先秦时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孟子提出以“讲仁爱”“重民本”为主要内容的“仁政”智慧及“全球共同体”思想,推崇和平和谐,反对不义战争,引导人们成就美德,成为向善向上之人,最终实现“天下定于一”“万物归于仁”的社会理想。这些思想智慧展现出永恒价值,与联合国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相契合,对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素帕猜·巴尼巴滴,泰国前副总理、世界贸易组织(WTO)前总干事。  

  基于文明的全球化

  全球经济与政治格局正变得愈加复杂。过去几年,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大危机将全球推至动荡边缘。这些危机不仅来自贸易战、技术战,还包括真实战争以及与疫情的斗争。尽管这需要各国之间建立更多联系,但世界却出现了逆全球化的趋势。

  面对即将发生的危机,经济学家有时甚至不能提供合适的解决方案或及时发出警告。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访问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时,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为什么所有经济学家都没有预见这场危机?

  这表明人类行为并非总是基于理性和数学计算。认知心理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在其著作《思考,快与慢》中提醒了过度自信的危险,还提到人在作出判断时会潜意识应用的社会规范。这让人联想到在经济分析中似乎被忽略的文化背景。

  环境保护议题是一个典型例子。人们总是对全球变暖的新纪录视而不见,只有在气候变化带来负面后果,如沙漠化、洪水、干旱、新型瘟疫等,才会真正意识到问题。只有心怀对大自然的热爱(这存在于大多数东方哲学中),才能更加认真地对待环境保护。这一文化特质在实现联合国气候目标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图为山东东营黄河口湿地,一群天鹅在夕阳下栖息觅食。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誉为“鸟类的国际机场”,是全球鸟类重要的中转站、越冬地和繁殖地。

  理解、宽容和同情,这些关键词揭示了东方哲学的根本要素。有人认为,人类学的价值在于为全球化奠定跨文化联系的基础。这种联系是双向的,西方价值观也可以丰富东方文明,如法国大革命倡导的“自由、平等、博爱”,至今对东西方均有重要意义。

  因此,以人为本的全球化应以文明价值观为指导。2024年9月,联合国将召开未来峰会,以重塑“联合国2.0”、振兴多边主义和加快兑现承诺。国内生产总值(GDP)不再作为衡量可持续发展的唯一指标,文明价值观可以被纳入联合国的讨论,以确保构建一个更具包容性的多边体系。

  多重危机与哲学

  从金融贸易,再到冲突战争,危机不断出现,各国政府面临纠正性政策耗尽的威胁。文化交流似乎是一个应对危机有效方式。

  作为拥有多文明背景成员国的国际组织,东盟的存在和发展,证明了跨文化合作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儒家伦理似乎为东亚经济带来了共同奇迹。原则上,东盟成员国之间不干涉彼此内政,致力于加强经济、社会和政治领域的进一步整合。今天,东盟已进入开放的地区主义新时代,在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中扮演关键角色。该伙伴关系更具有文明多样性,并未妨碍亚洲内部的广泛合作。

素帕猜·巴尼巴滴,泰国前副总理、世界贸易组织(WTO)前总干事。

  历史学家亚当·图兹提出,多重危机加剧了“乌卡(VUCA)时代”(易变性、不确定性、复杂性、模糊性)的到来。为有效应对“乌卡”,人类应回归文明的核心本源,即真正的人道主义价值观,如同情、牺牲、无私、同理心和仁爱。

  治理与孟子智慧

  尽管存在以跨文明价值观缓解全球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的可能性,但人们仍担忧文明间发生冲突。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认为,文化社群和文明之间的断层线正成为全球政治冲突的中心界线,认为西方自由民主的普遍化是不可能的,并提出要在多元文明的世界中寻求和平,需要找到各文明之间的共性。

  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类似,世界贸易组织的领导人曾都来自西方世界。我在2002年成为世贸组织总干事,任职期间,世贸组织首次接纳了跨文明管理的理念,更加注重平衡性,特别是提高了发展中国家的参与度。

  将这些跨文明建设提升到全球治理层面十分必要。让文明在国际秩序中发挥更大作用,应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其一,任何国家或国家联盟都应避免过度相信自身文明的普适性。关键的国际经济机构不应仅由西方文明的代表管理,这一观点与2023年中国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相一致。通过平等、对话、包容、和谐的原则,可以构建一个更具包容性和协作性的全球共同体,并建立起基于文明的治理体系。

  其二,人类共同抗击新冠疫情,展现了跨文明的努力。几项突破性的新冠病毒疫苗成果来自世界各地的实验室,但在疫苗分配方面,文明之间的不平等问题依旧显著。因此,大多数文明中的核心价值观“公共精神”应被充分唤起。

  其三,“孝”的价值观自古以来深植东方文明,家庭纽带是美德和伦理的核心。基于文明的治理应更强调“幸福”和“包容性增长”,而不仅仅是增长本身。因此,家庭价值的复兴应成为全球议程的重点。

  其四,共建“一带一路”开辟的全球治理,应致力于促进跨文明价值观和寻求共性。在《“一带一路”倡议:通往发展主导的全球化之路》一书中,我将“一带一路”与古代丝绸之路进行比较:“除了贸易通道外,古代丝绸之路还作为文化和思想交流的桥梁,新丝绸之路也应促进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亚洲文化遗产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和哲学理念,能够为更具包容性的全球化铺平道路。”

2023年9月28日,“五洲四海——‘一带一路’文物考古合作展”在故宫博物院开幕。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助理赛义达·米尔济约耶娃参观展览。

  联合国于2015年通过《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这一将治理与文明价值观联系起来的全球行动,旨在于2030年实现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其议程涵盖环境、社会、经济的所有领域,不仅要求低收入国家进行改革,也要求高收入国家参与。其中,第17个目标提出重振可持续发展全球伙伴关系,通过更多文明交流分享基本价值观并增进互信。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五个维度(和平、人民、伙伴关系、地球、繁荣),与孟子的哲学思想具有相似之处。

  第一,和平(Peace)。和平、包容的社会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一个有德行和仁爱的国君有能力建立仁政,为所有人带来和平与幸福,不应仅仅追求税赋等国家利益,而更应确保民众获得体面的生活,并致力于通过教育与文化提升民众素质。

  第二,人民(People)。正如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建构以人民为中心的经济体系,“人民”也是孟子思想的核心。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包括不在农忙时节征召劳动力、避免过度征税和轻税、强调教育的重要性、通过仁爱和关怀治理国家与关心百姓等。

  第三,伙伴关系(Partnership)。在逆全球化趋势加快的背景下,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伙伴关系”维度显得尤为重要。尽管孟子没有直接提到“伙伴关系”这一概念,但孟子的“仁政”“和谐”观点,实际上是基于文明治理的价值观。仁政这种治理品质其实就是统治者与人民之间“伙伴关系”的一种形式。此外,孟子将和谐描述为正义、关心和忠诚,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重振全球伙伴关系,就需要借鉴信任、忠诚这些价值观。

  第四,虔敬心(Piety)。这一维度虽不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五个维度之一,但它可能是其中“地球(Planet)”和“繁荣(Prosperity)”两个维度的内在部分。为保护地球生态、实现包容性增长,需要培养“虔敬心”,这在所有文明中都是伦理和美德的核心。在孟子的时代,“虔敬心”与“孝”联系在一起,“可持续性”也可以被概括为广义的“孝”,一种为子孙后代提供更好世界的道义责任。从现代视角来看,孔孟的智慧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依然有效。(完)

  作者简介:

  素帕猜·巴尼巴滴(Supachai Panitchpakdi),泰国前副总理、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前秘书长、世界贸易组织前总干事,现任孟子公益基金会顾问主席团主席。著有《中国与世贸组织:改变中国 改变世界贸易》《“一带一路”倡议:通往发展主导的全球化之路》。

【编辑:黄钰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