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各地发力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4-11-14 20:22:48 来源: sp20241114

  图①:在吉林省长春市,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科研人员在卫星总装测试大厅进行相关测试工作。   新华社记者 许 畅摄   图②:在江苏省扬州市邗上社区,志愿者教老人使用智能手机。   孟德龙摄(人民视觉)   图③:广东省广州港南沙汽车口岸。   吕华当摄(人民视觉)   图④:重庆市黔江区黑溪镇互助村村民采摘耙耙柑。   杨 敏摄(人民视觉)   图⑤:河南省济源市王屋山区风力发电场。   李培献摄(人民视觉)

  “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了2024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新的一年,各地如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吉林

  尽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本报记者  汪志球  刘以晴

  在吉林省长春市长春新区,一组白色“天”字形厂房格外醒目,这里是吉林省首家“独角兽”企业长光卫星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航天信息产业园,“吉林一号”卫星便诞生于此。

  翻开长春新区高新区地图,长光卫星旁,一侧是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中试基地,另一侧是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中试基地。长春新区用好域内科教优势,着力打造创新联盟。

  2023年,长春新区入选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库企业数量突破1000家,企业主要聚集在光电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长春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华景斌介绍,为依托卫星制造优势,进一步发展信息应用产业,长春新区推出一批惠企政策、招商举措。“下一步,我们将对接华为、科大讯飞等企业,构建航天信息产业集群。”华景斌说。

  尽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吉林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举措之一。吉林省持续以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驱动老工业基地向“新”升级。近3年,吉林全省累计投入3.58亿元,实施核心光电子器件和高端芯片、智能制造等17个重大科技专项,全力争取在高端芯片、新材料等领域取得率先突破。《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3》显示,吉林省区域创新能力排名上升6位,提升幅度全国第一。

  近年来,吉林省加速推动现代科技与实体经济融合,助力新时代老工业基地发展:一汽—大众大型乘用车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一汽四环先进过程控制等4个场景入选国家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一汽繁荣5G全连接工厂入选工信部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

  未来3年,吉林计划围绕汽车、医药、装备、食品、石化、原材料等领域,重点支持300个以上“智转数改”示范项目,力争建成1至2家“灯塔工厂”、100个智能制造示范工厂、300个省级智能制造数字化车间。

  下一步,吉林省提出,针对产业集群化程度不高、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低等问题,以大农业、大装备、大旅游、大数据“四大集群”培育为重点,以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新康养、新服务、新电商“六新产业”发展为方向,以新基建、新环境、新生活、新消费“四新设施”建设为保障,打造具有吉林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体系和高品质生活体系。

  

  重庆

  “万企兴万村” 特色产业助振兴

  本报记者  姜  峰

  听土家族山歌,共跳摆手舞,品尝高山莼菜……元旦假期,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桥头镇陶然居瓦屋小镇内外,游客纷至沓来、好不热闹。

  “我们盘活当地闲置资源,通过房屋出租、土地流转、就近务工、集体分红等方式,有效带动了村民增收。”陶然居集团董事长严琦说。占地千亩的陶然居瓦屋小镇,由陶然居集团牵头打造,集传统民宿、演艺广场、农业观光、特色农产品产业基地于一体,成为全国“万企兴万村”示范基地。如今,已有62家企业来到石柱县桥头镇投资兴业,共奏乡村振兴乐章。

  近年来,石柱县桥头镇着眼于发挥市场机制长效作用、激活本地群众内生动力,明确提出“党建引领、企业主导、产业先行、人才筑基、联农带农”的发展思路,走出了以“农文旅”为主线推动乡村振兴的路子,做靓了“风情土家小寨、精致山水小城”的鲜活文旅名片。在重庆市级部门及市委宣传部帮扶集团的支持下,石柱全县431家民营企业已实施兴村产业项目488个,联结村集体183个,覆盖农户3.22万户,带动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5126万元、户均增收超1万元。

  截至目前,重庆全市7864家民营企业结对帮扶4884个村,项目投资达到561亿元,一幅“企活、村强、民富”的巴渝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最近,一笔200万斤的柠檬鲜果订单落地,让重庆市潼南区柏梓镇羊堡村柠檬种植户李帆的心里乐开了花:“以后每年都会有200万斤稳定的鲜果订单!”这些柠檬将被重庆雪王农业有限公司收购,发往全国的“蜜雪冰城”门店用作制作饮品的原料。

  潼南是中国柠檬的主要产区之一,柠檬种植面积达32万亩。围绕柠檬,潼南构建起育苗育种、种植、精深加工、销售全产业链,拥有全国唯一柑橘类精深加工重点实验室、中国西部首个柠檬脱毒种苗繁育中心,投用世界首条柠檬六分离果胶生产线。

  一颗小柠檬,带来大发展。“新的一年,我们将实施潼南柠檬优品、智慧、强链、品牌、畅销、共富六大工程,携手四川、云南、海南等主产省在良种苗木繁育、精深加工集群建设等方面合作,打造千亿级柠檬产业集群。”潼南区农业农村委主任胡广建展望未来,信心满满。

  目前,重庆全市已创建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3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个,生态特色产业综合产值5200亿元。新的一年,重庆市将继续依托生态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乡村振兴。

  

  广东

  助力“广货”国货快速“出海”

  本报记者  贺林平

  生产线上一块块布经过裁片、粘衬、缝制、整烫等工序后,变成一件件精美的服装,随后分别打包,装箱出厂……岁末年初,广东广州德发时装有限公司加工车间内,工人们有条不紊地赶制一批海外订单。

  视频中,24岁的小伙子竹宇用一口地道、流利的英语,为广州白云区一家生产灯牌的外贸企业推介产品。在国外社交平台上,竹宇已经拥有80多万粉丝,每天三四十条视频,海外“带货”收获可观。

  凌晨,一辆辆满载着服装、装饰品等跨境电商出口商品的货车络绎不绝驶入广州白云机场口岸西货运区,工作人员有序进行着商品分拣、录信息、打包等工作。随后,经广州白云机场海关关员快速验放,这批“广货”搭乘国际航班运往欧洲,3天后即派送至消费者手中。

  这三个镜头,勾画出“广货”经跨境电商出海的大致轨迹。跨境电商正成为外贸增长新引擎,在广东这艘“外贸巨轮”上,以广州为“圆心”的跨境电商产业生态日益完善,为好货“卖全球”不断注入新动能。据统计,广州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8年增长93倍,继2022年交易额首次突破千亿元之后,2023年持续高速增长,前11月已超1800亿元。

  跨境电商迅速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撑。广州通过推出跨境电商商品溯源、实行“空铁联运”出口新模式、举办各类跨境电商活动等举措,培育了一批跨境电商龙头企业。

  为解决跨境电商商品“退货难”等实际问题,广州海关所属南沙海关着手推演解决方案,历经数十次企业调研,在全国首创“跨境电商出口退货监管新模式”,支持企业将海外仓回迁至南沙自贸试验区,允许海外退货商品与国内出口商品在综合保税区内同仓存储,还可以合并成一个包裹出口,一举解决了企业异地存储费用高、多次打包配送成本高等难题。该模式一经推出,就作为自贸试验区海关监管创新举措在全国推广。

  目前,南沙自贸试验区已吸引天猫、京东、唯品会等知名跨境电商龙头企业进驻,各类型跨境电商相关企业超600家,形成一个从政策优惠、平台集聚到物流便捷、金融创新的完整跨境电商生态圈。创新措施叠加区位优势,让消费者和各类跨境电商企业在南沙实现了“买全球、卖全球”。

  立足近10年创新实践,2023年12月,广州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服务升级,在全国率先实现境外资金结汇后智能清分,成为首个打通“关—税—汇—清”全链路的公共服务平台,助力“广货”、国货品牌更快速“出海”。

  

  江苏

  养老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

  本报记者  姚雪青

  “我给大家读一首新创作的诗歌《瑞雪》,请大家点评点评……”在江苏省南通市阳光养老公寓活动室里,满头银丝的马浩元给一群同样白发苍苍的“学生”传授自己读诗写诗的心得。

  今年85岁的马浩元,退休前是一名高中语文老师。随着年龄渐大,加上子女在外地工作,他和老伴一起入住了这家养老机构。

  在这里,老马获得了房间清扫、送餐上门、医疗保障等服务,生活上没了后顾之忧,高血压也得到了跟踪监测。这里的社团和兴趣小组很丰富,让他收获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我和其他10位老人发起成立了‘阳光诗社’,养老院给我们提供活动场所。我们还出版了诗集,收录了300首诗。”马浩元说。

  “除了基本生活照料之外,医养融合、精神慰藉逐渐成为老年人的刚需。”江苏省首批5级养老服务机构、南通市阳光养老产业集团总经理尹建芳说。

  近年来,江苏着力打造供给高质量、普惠高水平、享老高品质的“苏适养老”服务体系,积极引导促进“机构颐老”,全省共有在业养老机构2200多家,设置机构床位40万张,护理型床位占比68%。

  “居家养老,也很舒心!”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锦阳花苑的88岁居民束衡说。束衡因病长期卧床,儿子远在外省工作,只能由同样80多岁的老伴照顾。自从社区为他申请建立了“家庭养老照护床位”后,日常照护更有依靠了。

  “家庭养老照护床位的服务内容包括生活照料、家庭照护、康复保健、医疗护理、精神慰藉等一系列服务,老人可以个性化定制。”幸福阳光老年公寓护理员董明霞告诉记者,对于“建床”老人,托管的养老机构护理员及医生每月上门8次,每次服务不低于1.5小时,服务费由政府买单。此外,束大爷床头安装了一键呼叫智能设备,如果感到不适或突发情况可随时呼救,护理人员收到信息后会及时赶到、提供救助。

  “常州市积极探索试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为特殊困难老人家庭提供更精准、个性化的家庭养老照护床位服务。”常州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工作人员介绍。2023年8月,常州试点推广家庭养老照护床位,为80周岁以上独居、孤寡、空巢的生活困难老人提供整合照护。

  江苏省民政厅养老服务处副处长叶翔宇介绍,江苏全省建成家庭养老床位近2万张,为近330万老年人提供政府购买居家上门服务,1.8万个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遍布城乡。2024年,江苏将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布局,优化分层分类服务供给,推动养老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

  

  河南

  形成农村能源开发新格局

  本报记者  毕京津

  黄河九曲十八弯,在河南兰考这道弯,给当地留下肆虐的风沙。在历史上,漫天的黄沙甚至能将当地村庄掩埋。如今在兰考,白色的大风车、蓝色的光伏板在绿色的原野上高效运行,铁塔银线将新能源不断输送到千家万户。

  “现在,全年全新能源供电时长可达3344小时。”兰考县供电公司二级优秀专家王洪林说,依托一系列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项目成果,兰考县逐步形成了以新能源为主体、多能互补的农村能源开发新格局。

  河南属于传统的煤炭消费大省,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任务艰巨。近年来,河南充分发挥电网连接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平台枢纽作用,推动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全省能源转型取得显著成效,新能源实现跃升式发展。

  2023年,面对分布式光伏增长态势,河南率先在全国实现省级统一技术路线的分布式光伏“群调群控”实战应用,有力提升了新能源调控能力。依托“新能源云”创新开发建设的河南省分布式光伏承载力与可开放容量发布平台上线运行,支撑科学高效开展分布式光伏承载力评估和可接入容量测算发布,引导支撑分布式光伏高质量发展。

  电源结构不断优化,河南绿色发展底色越来越浓。截至目前,河南新能源装机容量突破6000万千瓦,约占全部电源总装机容量的44%,提前两年半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

  “高抗油位、油温无异常,线路无覆冰风偏,设备运行稳定……”在特高压豫南换流变电站,运维人员利用智能巡检系统,对特高压设备开展差异化巡检,为“绿电大动脉”的安全稳定运行保驾护航。

  在能源互联互通大背景下,“九州腹地、十省通衢”的河南,建成并运维着庞大的特高压系统,推进西北部的风电、光电大规模引入,当前河南外电入豫能力达到近2000万千瓦。

  近年来,随着1000千伏南阳—荆门—长沙特高压交流、1000千伏驻马店—武汉特高压交流等一大批特高压工程相继投运,河南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河南的用能结构也更加“绿色”。

  目前,河南在运特高压设施增至“5站16线”,特高压已建成“H”形交流网架,通过5回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线路、2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线路及灵宝直流换流站,分别与华北、西北及其所在的华中电网相连。

  截至2023年底,河南特高压直流累计输豫电量约5260亿度,相当于减少河南地区标准煤燃烧1.6亿吨、减排二氧化碳5.2亿吨,显著提高了河南能源消费清洁化水平,持续服务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和“双碳”目标实现。

(责编:袁勃、赵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