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10 21:44:02 来源: sp20250110
二月的长白山白雪皑皑。地处吉林省长白山区腹地的梅集铁路线,厚厚的积雪还覆盖在铁路线旁。
2月5日6点30分,宫伟辉紧了紧衣领,踏着脚下嘎嘎作响的积雪,冒着零下30度的严寒,提前来到单位检查探伤仪。这样,他可以为工友节约半小时的机具准备时间。
宫伟辉是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通化工务段探伤车间通化探伤工区工长、党小组长。春运期间,车间党员主动请缨成立3支党员突击队。宫伟辉作为其中一支党员突击队的队长,带领班组的7名党员在梅集铁路线探伤最困难地段,连续进行加密探伤。
通化探伤工区负责的梅集普速铁路线是东北粮食、煤炭运输的重要客货运输通道,每年冬季都有大批旅客和物资要通过这条铁路去往全国各地。由于这条铁路线小半径曲线多、钢轨焊缝多,再加上严寒的侵蚀,钢轨探伤难度陡增。
钢轨是否健康,将直接影响铁路客货运输安全,而铁路钢轨探伤工的任务,就是对车轮下的两根钢轨进行“B超”检查。他们要利用超声波探伤仪检测钢轨内部,用小镜子、小铁锤等人工方式检查钢轨外部,及时发现钢轨存在的伤损。因此,他们也被称为“钢轨医生”。
7点30分,宫伟辉同作业职工们开完班前会,便乘工程车前往梅集线93公里。他们要抬上40多斤重的仪器,下到坡度30多度的雪坡下才能到达作业位置。
到达位置后,作业职工“联控”确认区间无车后,便开始进行探伤作业。两台超声波探伤仪在钢轨上缓慢移动,发出的嘀嗒声和探伤小锤敲击钢轨的清脆声,在山谷里混合成独特的“乐曲”。探伤的诀窍就是从“乐曲”中判断钢轨是否有损伤。
两台超声波钢轨探伤仪,在身穿橙黄色工作服的探伤工的推行下,缓缓向线路远方走去。寒风中,探伤工们从头到脚的防寒装备也为他们在冬季室外作业提供了保障。
“我们现在单位配发的‘劳保’都非常到位,每天从单位出来有工程车接送,帽子、手套、棉衣、防寒鞋都有配发,伙食上安排得也非常好,山区室外作业虽然条件艰苦,但我们从身上一直暖和到心里,护航春运我们就更有劲了。”宫伟辉说。
“钢轨‘医生’这项工作看似轻松,就是在线路上推着小车走走,来回看看,但实际工作中技术要求非常高,裂纹、鱼鳞、擦伤……这些伤损在钢轨上只有几毫米,显示在仪器波形图上更是微乎其微,必须慢走细看,丝毫不能马虎。我们每天步行七八公里,平均一天在二万步左右,步数长期占领微信运动榜首。”探伤班长程洪涛笑着说。
为了保证检查准确,每一寸钢轨都要检查到位,每一个钢轨接头,都要至少检查两遍,数据还要及时传给“回放组”进行二次数据检查。作业中遇到异常波形,他们就蹲在钢轨旁边,用手扒开雪堆,用小镜子查看轨颚或轨底有无伤痕。小镜子看不清时,他们就趴在冰冷的轨枕上,脑袋紧靠冰冷的钢轨,用眼睛仔细看,用小仪器进行认真复核检查。
冬日里,一辆疾驰而过的绿皮火车,暂时打断了他们的工作。列车卷起的雪粒打在探伤工冻得通红的脸上,隐约中,可以看到车厢里回家过年的旅客向伫立在外的他们挥手致意。这一幕让他们心中涌起阵阵暖意。
“春运来往的旅客和咱们这里的煤炭、粮食都是从这条线路上运出去,我们的工作只有细致、细致再细致,才能为这条重要的铁路运输线保驾护航。”宫伟辉和工友们深知自己工作的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记者 秦亮 通讯员 李冬 郭磊 王强 滕大伟)
【编辑:刘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