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累计注册企业近万家

发布时间:2025-01-04 10:40:20 来源: sp20250104

   中新网 北京2月23日电 (记者 陈杭)记者今天从北京市统计局获悉,截至2023年底,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累计注册企业近万家,其中北京自贸区大兴组团和河北自贸区大兴机场片区累计注册企业5764家。

  北京市统计局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北京市大兴区和顺义区依托机场临空区建设,深度融入区域协同发展,与津冀两地持续深化合作,有效助力京津冀区域高质量发展。

图为2015-2023年北京市大兴区和顺义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北京市统计局供图

  “世界级机场群”初现雏形

  北京市统计局表示,2019年9月,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通航,北京迈入“一市两场”双枢纽时代。截至2023年底,大兴机场建成以来圆满保障进出港航班76.45万架次,保障旅客9397万人次。机场实际入驻运行航空公司34家,其中国内航空公司16家,国际及地区航空公司18家,累计开通航线285条,客运航空公司通达航点163个。

  首都机场近十年旅客吞吐量超7.7亿人次,货邮吞吐量超1800万吨,航班起降超500万架次,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已与40余个国家、210余个城市和地区实现通航。两大机场比翼齐飞,为京津冀机场建设成为世界级机场群提供重要支撑。

  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提档加速”

  北京市统计局表示,北京市大兴区“五纵两横”立体综合交通网络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轨道交通新机场线工程、京雄城际铁路工程、城际铁路联络线一期工程、津兴城际铁路等全线贯通;加快与廊坊市共同推进联合公交系统,实现跨区域公交互联互通。

  北京市顺义区不断强化交通路网一体化建设,持续加强东北部交通枢纽作用,会同华北空管局实现空域终端协同管理;首都机场廊坊城市航站楼开启试运行,成为全国首座服务“两市三场”的城市航站楼;主动融入“轨道上的京津冀”建设,顺义西站顺利完工;全力推进京密高速二期、通怀路、宋梁路北延等项目建设,R4线一期纳入全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一小时通达京津冀的“交通网”越“织”越密,协同发展的“大棋局”越“走”越畅。

  协同创新引入“动力源”

  北京市统计局表示,大兴机场临空经济区构建以生命健康为引领,以枢纽高端服务和航空保障为基地、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装备为储备的“1+2+2”产业发展体系。在“双自贸”政策加持下,临空区高水平开放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迈上新台阶。

  截至2023年底,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累计注册企业近万家,其中北京自贸区大兴组团和河北自贸区大兴机场片区累计注册企业5764家,引入华芯智能无人机华北制造项目和吉诺卫创新疫苗生产、瑷格干细胞、希诺因等生命健康企业,为临空产业积蓄持续发展动力。

  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着力构建以航空服务、贸易物流、商务会展、科技服务为代表的高端临空产业体系。截至2023年10月底,已有注册企业4686家,拥有以莱伯泰科为代表的北京市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近20家,以海光仪器为代表的“专精特新”企业近60家,以宝洁为代表的外资研发中心3个,形成“临空特色、科技引领、梯次布局、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格局,2023年在全国17个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中发展总指数排名第一。

  优化京津冀协同发展营商沃土

  北京市统计局表示,大兴机场临空经济区高标准开展新业态探索和国际先进规则的本土孵化,2022年7月,京津冀地区首个新型国际贸易公共服务平台“京贸兴”投入使用,为离岸贸易提供数智化合规服务,被评为2022年北京市第二批“两区”建设改革创新实践案例。上线一年多来,已为60余家银行和企业提供总额近70亿元的核查服务。自贸区任务清单全部实施,获评国家级、省市级4项最佳实践案例。

  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国家政策先行先试,创新建立特殊物品公共查验平台,开展生物医药保税研发,支持开展民航业首例数据出境业务等。2023年8月与天津港保税区签订合作备忘录,联手打造“3+4+5”合作格局,双方依托区位优势在航空航材、跨境电商等领域深化合作,首都机场集团、空客集团等一批重点企业实现京津双城布局。(完)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