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8 03:30:43 来源: sp20250108
乌兹别克斯坦本土中文教师李庆庆近照。
哈萨克斯坦本土中文教师古普耐(中)在参加中文教师大赛。
塔吉克斯坦本土中文教师赵丽秋在授课。
吉尔吉斯斯坦本土中文教师努勒参加“汉教英雄会”时留影。
土库曼斯坦留学生爱努力近照。
多年来,在中亚,一批批优秀的中文学习者逐渐成长为本土中文教师。他们之中,有人活跃在中文教学一线,有人投身于大学中文专业建设,也有人在不断精进教学技能,为早日实现心中的“中文教师梦”不断努力。
李庆庆:
“帮助更多人通过学习中文实现梦想”
2011年,乌兹别克斯坦小伙李庆庆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撒马尔罕国立外国语学院,成为一名中文专业的本科生,他的中文学习之路由此开启。
当时,撒马尔罕国立外国语学院刚开设中文专业,招生名额较少,能够考取并非易事,所以李庆庆对学习中文的机会倍加珍惜。“我读本科时,学校只有一名本土中文教师,绝大部分中文相关的专业课由中国老师教授,所以我的大部分学习时间和中国老师一起度过。我性格开朗,喜欢聊天,老师说我每天都高兴得像在庆祝节日一样,所以为我取中文名李庆庆。”李庆庆说。
得益于老师们的教导,李庆庆的中文学习兴趣愈发浓厚,本科毕业后他选择继续攻读中文专业的硕士学位。“我是非常幸运的,因为我是撒马尔罕国立外国语学院和上海外国语大学联合培养的第一批硕士研究生,有中国导师和乌兹别克斯坦导师指导我的学业。”
硕士毕业后,李庆庆成了一名本土中文教师,并担任班主任。初为人师的李庆庆也曾迷茫,在教学过程中遇到不少挑战。为此,李庆庆一方面认真钻研教材,另一方面利用一切机会向中国老师请教教学方法,并积极参加本土教师研修培训,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
在担任班主任时,他的年龄和学生相差不大,但他对学生在中文学习上的要求没有丝毫放松,并以自己的求学经历鼓励他们。如今,他带的第一届学生已经毕业,有多名学生在驻乌中资企业担任翻译,也有学生成了本土中文教师,这让李庆庆十分自豪。
2020年起,李庆庆开始担任学校的招生和行政助理,负责报名咨询、课程安排、中文授课、活动组织等工作。为了保证新学期的招生工作顺利进行,李庆庆放弃了暑期的休息时间,每天坚持到学校值班,回复学员的报名咨询。学员们在遇到报考中文考试或注册奖学金等问题时,他总能第一时间提供帮助。
在李庆庆看来,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我和中国有缘,中文实现了我的梦想,我也愿意帮助更多乌兹别克斯坦青年通过学习中文实现梦想”。
古普耐:
“培养更多懂中文的人才”
来自哈萨克斯坦的古普耐和中文之间有着说不尽的缘分。大学期间,古普耐作为语言生选修第二语言中文,毕业后进入哈萨克斯坦中资企业担任翻译……尽管在学习、工作中始终与中文相伴,但她还是想成为一名本土中文教师。“如果能通过我的努力,培养出更多懂中文的人才,增加中国和哈萨克斯坦民众之间的理解与沟通,是多么有意义的事啊!”古普耐说。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古普耐辞去翻译工作,走进哈萨克斯坦国际哈中语言学院,开始了她的中文教学生涯。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学能力,助力中文教学开展,2017年,古普耐到北京语言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在此期间,她参加了“汉教英雄会”,以优异表现获得第二名。
这些经历都成为她中文教学生涯中的宝贵财富。回到哈萨克斯坦后,古普耐在中文教师大赛中多次获奖,培养的学生每年都在“汉语桥”比赛中获得不俗成绩。同时她也发现,哈萨克斯坦本土中文教材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部分,深思熟虑后,再一次踏上求学之路,在“新汉学计划”支持下回到母校北京语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学习和研究中文教材编写。
不断学习、不断提升,只为让梦想之路更加坚实。“中哈友好是两国民心所向、民意所盼。”作为传承和延续这份友好情谊的本土中文教师,她看到未来的舞台无限宽广,前路一片光明。
赵丽秋:
“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精心培养学生”
2015年9月,塔吉克斯坦女孩赵丽秋报考了塔吉克斯坦民族大学,开始了她的中文学习之旅。
大学期间,赵丽秋遇到很多优秀的中国老师,给了她很多帮助。“她们孜孜不倦、潜心教学,引领我喜欢上了中文,喜欢上了中国文化。”在与孔院老师朝夕相处的日子里,赵丽秋收获了成长、友谊,心生对中国的向往,也种下了一颗“成为中文教师”的种子。
本科毕业后,赵丽秋来到上海大学,在这个她梦想中的国家学习中文,深入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而这一段留学经历,也让她更加坚定了实现“中文教师梦”的决心。
2021年,赵丽秋回到塔吉克斯坦,成为一名本土中文教师,负责汉语水平考试(HSK)考前培训以及中文口语课、阅读课等的教学工作。
在她看来,教学工作中面临的最大挑战是HSK1级考前培训,因为“万事开头难”。“我不知道学生是否真正喜欢中文,能不能坚持学下去。作为学生的第一个中文启蒙教师,我认为自己的角色很重要。在第一堂课,我就告诉学生,学一门语言并不难,难的是坚持。”赵丽秋说。
为了不让学生们轻易放弃,赵丽秋耐心帮助学生分析生词、语法等;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爱好等,和他们用心交朋友;用温暖的话语鼓励学生,时不时给大家加油打气。
赵丽秋认为,作为一名教师,要用自己的爱去温暖每一位学生,“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精心地培养学生”。
未来,赵丽秋希望更多人能够通过学习中文了解中国、读懂中国,也希望更多学生可以像她一样有机会到中国学习,成为文化交流使者。“这是我作为一名国际中文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初心,也是我作为一名孔子学院教师的心声。”她说。
努勒:
“让学生能在老师面前舒适自在”
吉尔吉斯斯坦姑娘努勒高中毕业时,两位长辈曾与她促膝长谈,表示非常看好中国的发展前景,而努勒从小也对中文和中华文化有着不小的兴趣,于是她决定选择中文作为她的大学专业。
读本科期间,努勒曾在当地一家中国建筑公司勤工俭学,考虑到待遇和发展不错,她本打算毕业后留在公司就业。但她当时的班主任劝她去中国攻读硕士研究生。考虑再三,努勒还是决定到中国留学。
进入天津外国语大学后,努勒努力提高自己的中文水平,深入了解当地文化风俗,积极参加各项比赛和活动锻炼自己。“参加‘汉教英雄会’让我印象最为深刻。”努勒表示,在筹备过程中,老师们教她如何辩论,如何讲课,对她帮助很大,“虽然最终没能成功晋级,但是通过这个活动,我掌握了作为一名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很多技能”。
硕士毕业时,努勒报考了中国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本土中文教师项目,通过考试和培训,正式成为一名本土中文教师。
在她看来,作为本土中文教师,她有着天然的语言优势,可以用母语更好地给学生解释生词和语法。“我还能更好地了解学生们的心理状况、学习习惯和风俗习惯,这样进行交流和教学会容易一些。”
努勒也发现,现在的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要顺应这种变化,在教学中最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在老师面前感到舒适自在。
努勒坚信,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本土中文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她十分重视参加各种培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这样的培训对我来说非常重要,可以让我有机会看到其他国家本土中文教师的教学情况,同时也能聆听到关于中文教学经验与方法的分享,对我提升教学帮助很大。”
“我知道自己离心目中好老师的标准还有距离,但我会继续努力。”努勒说。
爱努力:
“因为我叫爱努力,所以要更加努力”
“爱努力”是土库曼斯坦留学生阿扎多娃·阿依努拉给自己起的中文名字。通过在中国学习和生活,她不仅了解了中国文化,还结识了很多好朋友。“我爱中国,希望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中文老师。”
当初选择到新疆师范大学留学,是因为在爱努力的心中,中国是最美的国家,“环境美、风景美、人更美,所以能来中国留学和生活对我来说,是一次绝妙的人生旅程”。
学习中文的过程充满挑战,但爱努力乐在其中。爱努力说,学习一门语言需要主动开口,平时老师和同学都乐意跟她交流,阅读中文材料、观看中文电影和电视节目可以提高中文听说读写的能力,加上学校经常组织文化交流活动,通过持续的学习和练习,她现在可以克服困难,逐渐掌握中文。“我对‘精通中文’的目标充满信心。”她说。
中文帮爱努力敲开了认识中国的大门,更架起了她了解中国文化的桥梁。除了学习,爱努力的课余生活也十分丰富。她参加了首届全国“悦读中国”国际学生讲中国故事邀请赛,获三等奖。比赛中,爱努力用流利的中文分享了自己在新疆师范大学留学的故事,讲述自己眼中中国古老文明与现代科技的融合,表达了自己对中国的热爱以及立志成为文化交流使者的决心。
她积极融入在中国的学习和生活,但是在此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我时刻告诉自己,不能放弃。因为挫折和困难会给我带来不一样的结果和启发。我坚信我的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因为我叫爱努力,所以要更加努力,努力学习,努力生活。”
作为土库曼斯坦的留学生,爱努力非常希望在中国认识更多的朋友,学好中文,为文化交流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对中国已经有了深厚的感情,会珍惜这美好的学习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中文老师。”爱努力说。
(本文配图均由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提供)
(责编:李昉、郝孟佳)